635
浏览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 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91:声音的产生;92:声音的传播条件;9I: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音质好坏.
(3)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中,采取了实验推理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声音的 音调高,故B错误;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响度变小的缘故,故C错误;
D、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机抽去空气,声音由大变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但现有的抽气设备总是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状态,即实验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结论.故D正确.
故选D.
2.地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铁列车运行时相对于站台是静止的
B.若从地面入口到地下站台共100个步行台阶,则站台到地面的竖直高度约50m
C.地铁列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地铁列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考点】5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63:长度的估测;6L:惯性;6U:力与运动的关系.
【分析】(1)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若是位置没有变化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2)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在20cm左右;
(3)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4)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
A、地铁列车运行时与站台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的列车相对于站台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楼梯台阶的高度约为在20cm左右,从地面入口到地下站台共100个步行台阶,则站台到地面的竖直高度约20m,故B错误;
C、地铁列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快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故C正确;
D、列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列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3.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
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GPS导航所用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BE:生活中的透镜;AA:漫反射;D2:电磁波的传播.
【分析】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
AB、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故A错、B正确;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故C错;
D、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
故选B.
4.关于粒子和宇宙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 的发现证明原子可以再分
B.气体中的分子是运动的,固体中的分子是不运动的
C.分子间只存在引力不存在斥力
D.银河系、地球、质子、原子核、分子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
【考点】31:分子和原子组成物质;36: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分析】①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
②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④宇宙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 银河系很大,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地球是太阳系中一员;物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两部分.
【解答】解:
A、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故A正确;
B、不论固体,还是液体与气体,分子均是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C错误;
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和原子核构成原子,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地球又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比太阳小,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之一,所以它们从大到小的顺序为: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核、质子.故D错误.
故选A.
5.关于图中所示的通电螺线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S极
B.只对调电源正负极,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不发生改变
C.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S极发出回到N极的
D.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
【考点】CA:通电螺线管的磁场;CE: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分析】(1)由螺线管的N、S极,据安培定则可判断出电流方向,而电流在电源外部从正极出来,回到负极,据此回答.
(2)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绕向这两个因素有关,若只改变其中的一个,磁场方向发生改变;若两个因素同时改变,磁场方向不变.
(3)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的;
(4)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解答】解:A、由于电源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右侧,故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N极;故A错误;
B、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发生改变,故B错误;
C、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的,故C错误;
D、滑动变阻器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6.如图所示,某工地用滑轮组将重为5000N的货物匀速提升6m,所用时间为20s,在绳的末端所用拉力为2200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处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
B.提升货物过程中的有用功是3×104J
C.拉力的功率为660W
D.若只增加货物所受的重力,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考点】EH:有用功和额外功;7V: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F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FF:功率的计算.
【分析】A、轴的位置不变滑轮叫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B、利用W=Gh求提升货物过程中的有用功;
C、由图知n=3,则拉力 端移动距离s=3h,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P= 求拉力做功功率;
D、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一是增加提升的货物重,二是减轻动滑轮重力、减小摩擦.
【解答】解:
A、M处滑轮的轴的位置不变,是定滑轮,其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故A正确;
B、提升货物过程中的有用功W有用=Gh=5000N×6m=3×104J,故B正确;
C、由图知n=3,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3h=3×6m=18m,
拉力做的总功W总=Fs=2200N×18m=3.96×104J,
拉力做功功率:
P= = =1980W,故C错;
D、只增加货物所受的重力,有用功增加,额外功不变,有用功占和总功的比值变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也会随之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7.“智能纤维”是一种新型材料,能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其中, 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凝胶纤维能够对温度做出反应;电子纤维能够导电以及消除静电;记忆纤维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恢复原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变纤维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体温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B.用凝胶纤维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
C.电子纤维是一种绝缘体
D.记忆纤维发生形变后无法恢复原状
【考点】48: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分析】根据材料的特性及各选项的材料是否适合这一特性来判断.
【解答】解:
A.相变纤维能够通过吸热、放热来实现对温度的调节,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的,故A项错误;
B.凝胶纤维能够对温度做出反应,用凝胶纤维有可能制成显示体温的衣服,故B项正确;
C.电子纤维能够导电以及消除静电,故C项错误;
D.记忆纤维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恢复原状,故D项错误.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