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浏览为期 [实习时长,例如:六周] 的幼儿园教育实习已圆满结束。在此期间,我深入幼儿园一线,通过系统观摩优秀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积极参与班级日常保育工作、并尝试独立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对幼儿园教育实践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本次实习聚焦于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幼儿观察与评价等核心内容,现将主要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理论联系实际,深化专业认知
实习为我搭建了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宝贵平台。在观摩廖老师组织的体能活动“跟美猴王学本领”和黄老师设计的语言活动“企鹅遇险记”等过程中,我清晰地看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各领域目标如何在具体活动中得以生动体现。例如,“企鹅遇险记”活动巧妙地将语言表达(观察画面、清晰表述)、数学思维(空间方位、路线规划)和情感态度(爱护动物)目标融为一体,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和操作性强的任务(如方格图寻路),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优秀的活动设计必须基于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精准把握,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幼儿可感知、可操作、乐于参与的具体活动。
二、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有机会独立设计并实施了语言活动“企鹅遇险记”。从最初的活动构思、目标设定、材料准备(课件PPT、记录纸),到活动过程的组织与引导(如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线索、理解“遇险”含义、在方格图中协作寻找最长/最短路线),再到最后的反思与评价,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教学实践循环。这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活动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特别是在活动实施中,我更加认识到清晰指令、有效提问(如“企鹅逃跑到哪些地方?位置在第几排第几格?”)以及创设安全、鼓励表达氛围的重要性。看到孩子们积极投入、大胆猜测、热烈讨论如何帮助企鹅设计逃生路线,并最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三、掌握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通过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三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黄老师、廖老师以及体能课的黄老师),我学习并初步掌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策略:
1. 情境化与游戏化教学: 三位老师均擅长将学习目标融入富有童趣的情境(如“快乐的快递员”、“跟美猴王学本领”、“企鹅遇险记”)和游戏规则中,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极大地提高了参与度。
2. 动作技能的分层练习: 在体能活动中(如“山洞”钻爬、双脚连续跳、跨跳障碍),教师普遍采用“示范→分解练习(如接力式、接龙式)→组合练习→挑战提升(如不同难度障碍、两人合作)”的递进式教学策略,符合幼儿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有效保障了活动的安全性和实效性。
3. 自主探索与经验分享:活动中设计的“自主探索器材玩法”环节(如“快乐的快递员”、“跟美猴王学本领”),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通过亲身尝试和同伴交流积累经验,教师则扮演了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4. 规则意识与团队合作培养:无论是接力游戏中的轮候规则,还是“企鹅遇险记”中小组协作寻路,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些品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至关重要。
四、深化了对环境创设重要性的理解
实习期间对班级环境(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照片”所展示的区域)的观察,以及在活动设计中对教具、场地(如“平整、无障碍物、较大的场地”)的考量,使我深刻认识到环境作为“第三位教师”的隐性教育价值。一个规划合理、材料丰富、充满探索性和美感的环境,不仅能支持各类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能持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和艺术表达。例如,体能活动中多样化的器械组合,语言活动中直观的地图和PPT运用,都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五、反思与未来方向
此次实习也让我清晰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在活动节奏的把控上有时不够精准,对个别幼儿深度观察和个性化引导的能力有待加强,以及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经验尚显不足。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促使我反思,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 持续深化专业知识学习: 加强对幼儿心理学、各领域教学法以及观察评价方法的学习,为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2.提升观察与分析能力:学习更系统、更深入地观察解读幼儿的行为,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
3.精进教学实践技能:通过模拟教学、微格训练等方式,不断提升活动设计、组织实施、提问引导、有效回应等核心教学技能。
4.增强教育智慧与应变能力:在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积累经验,提升灵活应对、妥善处理各类问题的实践智慧。
总而言之,这段宝贵的实习经历是我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旅程中至关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实践认知,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坚定了我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与深刻的反思,继续在专业道路上不断学习、实践、成长,努力成为一名有爱心、懂专业、善实践的合格幼儿教师。